微风拂面,早晚已能略感到一丝的凉爽,炎热的夏天拖着长长的脚步即将离开, 而秋天已是迫不及待的迈着轻快的步伐登场。在这个的夏秋交替之际,早晚温差相差较大,如不注意增减衣物,很容易便会诱发感冒。再加之夏季暑热、秋季干燥,一不小心就会诱发各种不适症状。因此,父母在护理宝宝时,
注意哪些细节,才能让宝宝安度夏秋交替之际呢?
夏秋交替时节,早晚温差较大,加之夏季暑热未去,秋季的干燥又随之而来,使得宝宝尚未发育完全的各项身体机能不能很好地顺应季节的变化而调节,因而容易出现身体上某些不适症状。因此,在夏秋交替时节,父母应从宝宝日常生活中的一点一滴、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悉心护理宝宝的饮食起居,使宝宝能够健康度过夏秋之交。
夏秋之交,宝宝穿衣
时值夏末初秋,早晚温差较大,怎样给宝宝穿衣,是年轻妈妈最头疼的问题,穿多了怕热,穿少了又怕着凉,好像很难把握好这个度。中国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谚语,这遵循着秋天“薄衣御寒”的养生之道。
刚刚进入秋季时,不必急于给宝宝添衣,让宝宝适当的“冻一冻”,可增强宝宝身体的御寒能力,为了即将到来的寒冷的冬季做准备,以便安然过冬。那么,父母要怎么把握“秋冻”的度呢?该如何为宝宝增添衣物呢?
夏秋之交,宝宝的穿衣原则,基本要遵循:秋冻、背暖、肚暖、足暖、头凉、心胸凉
秋冻
“秋冻”并不是说要冻着宝宝,即使天气转凉了,也不给宝宝添加衣物。而是说,在夏秋交替之际,要慢慢给宝宝增加衣物,切不可一下子添加太多衣服。
这样一件一件的逐渐给宝宝增添衣物,可以给宝宝身体足够的时间,去逐渐适应寒冷的天气,做好迎接寒冷冬季的准备。这样不仅可以锻炼宝宝的耐寒能力,还能够使宝宝免受风寒。
背暖
在夏秋之际,若不注意防护,抵抗力弱的宝宝很容易患上感冒。而保持背部的“适当温暖”可以有助于预防疾病,减少感冒的发生。
但父母应该注意的是,宝宝的背部也不可“过度温暖”,否则背部出汗过多,倘若又没有及时擦干、或更换衣物,宝宝则很容易因背部湿凉而患上疾病。因此,父母应当时常注意查看宝宝背部是否出汗,温度是否过高,以便调整衣物。
肚暖
中医上说,肚子是脾胃之所,因此保持肚暖,即是保护脾胃。宝宝年龄尚小,常出现脾胃不足的症状。因此,当有冷空气直接刺激宝宝腹部时,宝宝便会出现肚子痛的情况,从而导致脾胃功能的损伤,使脾胃不能正常、稳定地运转,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
所以,在夏秋交替之时,保持宝宝“肚暖”是护理中的一个重要细节。当宝宝睡觉时,父母应用小毯子或薄被子将宝宝的小肚子盖好,这是保持宝宝“肚暖”的好方法。
足暖
在中医上,人的脚部是阴阳经穴交会之处,皮肤神经末梢非常丰富,是对外界最为敏感的地方。当宝宝的手脚保持温暖时,才能保证宝宝的身体能够适应外界气候的变化。
头凉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讲,人体经由体表散发的热量,有1/3是由头部发散的。因此,中医认为,头部会比较容易“上火”。当头部过热时,会较容易导致心烦、头晕、神昏等不适症状。
而宝宝患病时,大多更是表现为头部先热。因此,夏秋交替之际,父母应注意保持宝宝的头凉、足暖,则可使宝宝神清气爽,气血循环顺畅。
心胸凉
中医上说“肺为华盖”,肺就像两片叶子,只要正常撑展,才能发挥吐故纳新的功能。夏秋之际,若父母给宝宝穿着得过于厚重臃肿,便会很容易压迫到胸部,从而影响宝宝正常的呼吸与心脏功能。此外,宝宝穿着过厚的话,还容易引起宝宝心烦,或是诱发内热。
总而言之,父母在考虑为宝宝穿多少衣服时,应以宝宝温热无汗、或是略有微汗为准。如果已经捂出汗了,那就说明宝宝穿的衣服太多了,这样很容易导致感冒和其他疾病。
秋夏之交,宝宝饮食
夏秋交替之际,夏日的酷暑渐渐褪去,宝宝的食欲也随着暑热的消减而逐渐恢复起来。但父母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因为此时宝宝的食欲好起来了,食量变大了,就拼命给宝宝吃,这样会造成宝宝积食,导致消化不良。
这个时节,宝宝的体重迅速增加,在饮食中,注意加强营养可有助于宝宝的健康成长及疾病的预防。父母应根据宝宝的身体发育状况、对于营养的需求、以及季节时令,而调整喂食量、合理喂食。
夏秋交替之际,宝宝的饮食原则应为:
1. 多摄入以优质蛋白质为主的食物,以增强抵抗力;
2. 补充矿物质、维生素,以弥补因夏季天热,而大量出汗造成的损耗;
3. 适当补充高热量食物,以增加体内热量,抵御冬季的寒冷。
4. 注意充足水分的补充,以弥补因秋季干燥而流失的大量水分。
蛋白质
这个时节,父母在为宝宝准备饮食时,食物的选择上可以考虑增加一些牛肉、鱼、鸡肉等富含优质蛋白的肉类食品或豆制品,以满足宝宝对于蛋白质的需要。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包括:蛋类、奶制品、瘦肉、禽类、鱼虾、大豆制品等
小贴士:不可盲目大量补充高蛋白质食物,适量增加少许即可,同时,需注意额外增加水分摄入,以帮助蛋白质的代谢。
矿物质
父母可在这个季节,为宝宝补充些铁元素。铁元素可保障宝宝体内氧分子的运输与代谢,从而增加产热,为抵抗冬季寒冷做准备。特别是对于6 – 9个月大的宝宝们,更是要注意铁元素的补充。铁元素的补充来源主要是动物肝脏、红色肉类、鱼、黑木耳、大枣、红豆等。
碘元素可以保障甲状腺素的合成,促进身体产热,从而增强御寒能力。通常碘元素的来源可从海带、海蜇、虾皮及海鱼等食物中获得,但同时父母也要注意,宝宝是否对这类食物有过敏反应。
维生素
维生素E可在秋天干燥的环境里,滋润宝宝细嫩的皮肤。维生素E主要的来源包括:肉蛋奶、坚果、动植物油脂等。
维生素C有抗氧化的作用,可增强宝宝身体对于寒冷的适应能力。新鲜的水果、蔬菜中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但值得父母们注意的是,最好挑选应季的水果蔬菜给宝宝食用。
我们身体对于维生素B1和B2的消耗量会随着温度的降低而增加,既温度越低,维生素B1与B2的消耗量就越大。所以,父母应在气温慢慢冷下来的时候,注意给宝宝补充维生素B1与B2。维生素B1与B2的良好来源包括瘦肉、粗粮、动物内脏、花生、坚果、蛋、奶、大豆等。
夏秋之交,宝宝比较容易感冒。注意维生素A的补充,可促进细胞免疫、加强呼吸道和肠道黏膜抗感染能力。特别是对于10 – 12月龄的宝宝。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包含:鱼肝油,动物肝脏,以及富含胡萝卜素的胡萝卜、南瓜、橘子、番茄、木瓜等。
随着秋天一点点的临近,天气也慢慢凉了下来,宝宝的户外活动时间也相对减少,从而日晒时间缩短,宝宝从阳光中获取的维生素D也就减少了。所以,在快到冬季时,父母应适当在宝宝的日常饮食中,注意增加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特别是2岁以内宝宝。鱼肝油、黄油、蛋黄、深海鱼等都是宝宝获取维生素D的良好来源。
热量
对于热量的补充,这是所有年龄段的宝宝都需要的。通过增加热量的补充,使身体产热增加,从而抵御低温、维持体重。
补充热量的最佳来源是富含淀粉的谷薯类食物及根茎类蔬菜。而热量的重要来源则是来自动植物的脂肪,但要注意适量补充,超量易让宝宝有消化不良和发胖的危险。
事实上,宝宝摄入的营养够用就好。大鱼大肉或猛增饭量的饮食方式,不仅会干扰宝宝的胃肠功能,还会让宝宝“营养过剩”,体重增加超速。因此,均衡饮食和监测体重,是父母需做的两门功课。
补水
水往往是最易被忽视的营养素,殊不知,充足的水分,是保证机体这个“大机器”顺利运转、快速新陈代谢必不可少的“润滑油”。秋季干燥多风,再加上暑热还未完全褪去,容易增加人体对于水分的需求。
首先应当重视随时为宝宝补充白开水(或偶尔饮一些蔬菜水),同时还应为宝宝多安排一些水分含量大的食物,如萝卜、冬瓜、荸荠、黄瓜等蔬菜。此外,通过在宝宝的饮食中适量增加汤羹类食品,可有助于给不爱喝水的宝宝补充水分;同时,父母还应注重宝宝对于白水的摄入量。
宝宝身体及口唇皮肤的湿润程度、小便的次数、小便量的多少及颜色的深浅,都能帮助父母们判断宝宝是否摄入了充足水份的“指示剂”。
夏秋之交,宝宝健康
秋季痰鸣
随着炎热酷暑的远去,我们即将迎来秋高气爽的丰收之秋,而气温也随之渐渐降低转凉。此时,或许有的宝宝会开始出现咳嗽的症状,感觉嗓子里总是好像有很多痰,尤其是那些体重较胖、爱长湿疹、或是食物过敏的宝宝更是如此。而且越是到了秋末,症状就越严重。
通常情况下,父母大多会认为宝宝是患了气管炎,开始吃药打针。但事实上,宝宝咳嗽并非全是因感冒或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引起的,还有可能是因为宝宝气管内的分泌物增多了。这种情况称为“秋季痰鸣”。
什么是秋季痰鸣?
秋季痰鸣是指宝宝在呼吸时,嗓子发出呼噜呼噜的声响。当父母触摸宝宝的前胸和后背时,会感到宝宝像小猫一样发喘。比较胖、长湿疹、或食物过敏的宝宝,都容易在气候渐冷的秋季出现痰鸣。
秋季痰鸣是否需要就医?
若宝宝患有秋季痰鸣, 是否需要就医则需要看具体情况。痰鸣一般有两种可能:小儿体质问题和支气管哮喘前期。
若是因体质问题而造成痰鸣的宝宝,多表现为渗出体质,即虚胖、爱出汗、长湿疹、起风包,不爱吃蔬菜水果、爱吃甜食、只喝加奶的水,大便发稀,对鸡蛋牛奶过敏,户外活动少等等。在日常生活中,这类宝宝的精神尚好,不发烧,饭量也不减少。虽然睡觉时会出气很粗,但不会憋醒;咳嗽重时可能会把饭吐出来,但吐后精神还很好,不影响吃饭。对于这样的宝宝,药物并不是解决痰鸣的根本办法。
但如果是因支气管哮喘前期而引起的痰鸣的话,或宝宝表现出精神不是很好,以及其他不适症状时,父母就要带宝宝到医院及时就医,遵医嘱服药治疗。
如何治疗秋季痰鸣?
对于因支气管哮喘前期而引起的痰鸣的宝宝,父母应带宝宝及时就医,并遵医嘱配合医生治疗。
而对于因个人体质问题而出现秋季痰鸣的宝宝来说,根本解决痰鸣的方法不是药物,而是多做户外活动,增加运动量,锻炼耐寒能力。
倘若父母一看宝宝咳嗽,就认为是感冒而不敢带宝宝到户外玩耍,那么这只会使宝宝气管的分泌物越来越多,痰鸣也就会越重。实际上,户外锻炼是很重要的,尽管宝宝嗓子里呼噜呼噜的,但并不妨碍进行耐寒锻炼,而且锻炼还会改善这种状况。
但父母需要注意的时,当宝宝在户外运动中出汗时,不要马上脱掉衣服。应该让宝宝静下来,擦干汗水之后再脱掉一件衣服。不要让宝宝饮用冷饮,应该给宝宝喝温度适中的白开水。这样不但可以预防感冒,还有益于胃肠道与肺部健康。